一、大炮打蚊子:中核集團投資戶用光伏!
戶用光伏一直是小微企業在做。誰能想象,中核集團,這種大型電力央企也開始做戶用光伏項目了!
5月19日,《北京新華凱昆順義區26.4MW分布式光伏項目EPC招標》,計劃在北京市順義區150個自然村做2000~3000戶的含戶用光伏,單體規模平均為8~13kW!(招標文件全文附后)
本項目的招標人為:北京新華凱昆新能源有限公司,該公司隸屬于中核集團旗下的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!
之前,涉足戶用光伏領域的,主要是國家電網公司。由于戶用光伏項目的電費、補貼都由國家電網發放,因此國家電網成立“電e寶光伏云平臺”,為戶用光伏提供服務。(詳見:《國網墊付分布式光伏補貼,結算后2小時到帳!》)然而,國家電網主要提供設備銷售、安裝等服務,并未直接投資戶用光伏項目。
二、項目資源緊缺,地面、分布式一起上!
2020年以前,電力央企對分布式光伏項目是幾乎沒有任何興趣。大型電力央企,隨便一個火電機組,就是百萬千瓦,即1GW!上萬個幾百千瓦的分布式,才能頂的上一個百萬機組的規模。做習慣百萬機組的項目,對幾百千瓦的分布式,怎么能看上眼!
然而,事情在2020年底發生變化!隨著“3060”目標的提出,2021年以來,主要電力央企都公布了本集團“十四五”期間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裝機計劃。(詳見:《八家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裝機規劃468GW!》)
一時間,新能源項目變地炙手可熱。
地面光伏電站開發熱潮,導致土地成本水漲船高。以昨日文章《甘孜光伏項目:土地成本超8毛/W》中的項目為例,即使四川藏區這種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,土地租金僅200元/畝/年,加上稅費,土地的綜合成本竟然達到0.8元/W以上!而在浙江、廣東等熱點地區,土地租金更是上漲到2000元/畝/年以上,并在今年成為常態。(詳見《2510元/畝的土地租金,你怎么看?》)
即便如此,土地資源仍然是有限的。因此,之前對分布式不屑一顧的電力央企,開始關注起分布式項目來了!以5月6日,江西省能源局公布《2021年首批光伏發電競爭優選結果》為例,獲得分布式規模最大的,居然是國家能源集團、大唐集團這兩家央企!而在2020年河南的分布式項目名單中,國家電投獲得的規模最大!
實際上,華能、中石化等電力央企也都在大舉進軍分布式光伏領域!
華能:今年1月,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建玲到江西分公司調研時提出,江西分公司要要大力開發光伏項目,積極獲取屋頂光伏、礦山光伏資源。
中石化:中國石化不僅在油田推廣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,還在加油站推行光伏+。《助力碳中和:分布式光伏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!》
大唐集團:對戶用感興趣的央企,似乎也不僅中核集團一家。大唐集董事長鄒磊曾表示:要積極參與“千鄉萬村馭風計劃”和“千鄉萬村沐光行動”,加強“農業+新能源”建設,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。
三、央企VS分布式:想說愛你不容易!
實際上,央企由于體量大,反應速度相對慢,在開展分布式光伏項目過程中,除了規模小之外,確實存在許多難點。
1)分布式項目規模小,央企的人力成本相對偏高,造成項目開發、管理成本高;
2)分布式光伏電站分布廣、站點多,管理困難,運維難度大;因此,需要服務好,反應快的企業,這些都不是央企的長處。
3)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運維還需要承擔電費收取難、業主變更風險大,都更容易引發糾紛。對于央企來說,容易影響企業形象。
無論如何,要實現“3060”目標,央企們要實現自己的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,單單靠地面電站是不現實的,比如要介入分布式領域!然而,大型電力央企在投資分布式時,還是需要探索一條合適的模式!
來源:智匯光伏